小镇做题家,就像是跌破净资产的价值股。或许,他、她们没有那么灿烂的未来,但是,大多数付出艰苦努力的蛙,终,都能获得相当满意的。
天赋论患者培养出来的蛙,极个别成为宁德、金龙,但是,绝大多数,都会成为退市股。社会宣传的成功者,形成的回音壁效应,压盖了庞大失败者的声音。大多数杭州师范毕业的学生,不可能具备马道长的人生体验。
浮躁,是投资、育儿大忌。
如果,没有那些广为流传的理论,会怎样?大多数人,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,都会更为认可积累、勤奋导致成功的基本原理。西方舶来的教育理念,无外乎,就是要颠覆后天努力,以先天因素来替代厚重的积累过程。文化冲突,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。家长,在自我成长过程中,体会到个性深受压抑,就很容易被舶来的理念影响,反思自我成长不尽如人意的原因,归咎为教育方式落后。这种,不知不觉中,否定自我的选择性心理,干扰了理性。
家长,要先想清楚一个问题。你,瞎整的结果,有没有可能让蛙混的还不如你。
否定自我,也就意味着,真的有能力能选择出一条更好的路。家长,脑子没有发生本质转变,读了几本书,就能改变认知逻辑么?这其实,跟打了几圈麻将,胡了几把牌,自认为会打麻将的道理是相似的。
大多数情况下,家长在阅读育儿书籍时,看的是人生第3、4百本书就不错了。人们,读过很多书,读过特别多胡扯的书之后,才会对阅读形成非常强的力,懂得如何读书。阅读量太低,很容易就会陷入盲目的认可。因为,阅读,本就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。
毫无保留,全部接受的阅读,那是蠢货才会做的事。
人们选择接受的观点,同自身的心理、认知,有非常大的关系。认知偏见,是广泛存在的。所谓的理论,是否建立在科学、理性、客观的基础上,决定了实践效果。大众的认知,个体的认知,都受制于其心理影响。
读书,同投资,大的相似之处,就在于两个字:积累。
家长,不要乐于教孩子,要乐于引导孩子。天天教孩子,都是半彪。孩子,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学习探索的快乐。家长,强行硬灌,把知识的获取过程变成被动形式,会摧毁孩子的探索精神。中式教育,培养出来的大批思维残疾,就是如此造成滴。
家长,在孩子学习过程中,主要的责任是引导作用。
学习,是孩子的事。按雷军的理解,读大学重要就是培养学习能力。其实,不仅仅是读大学,读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重要的也是培养学习能力。家长,在中式教育氛围下,大的难题,就是如何培养孩子形成学习能力。这种目标,同学习成绩好,有很大差异性。
强调的是,要把孩子培养的,想要学就有能力突飞猛进。孩子,主观上决定要把学习任务搞定,就有本事通过自己的努力,以很高的效率解决问题。这才是突击的本质,也就是自主学习能力。这样的孩子,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很聪明,学有余力。其实,这种能力,源自于从小培养的方式。家长,要善于引导孩子培养强大的自学能力。
家长要永远牢记一点,学习是孩子的事。很多家长,根本没搞清楚这个关键,摧毁了孩子的学习能力。为什么,高中住校后,很多学霸成绩江河日下呢?道理很简单,不住校、家里蹲,有家长看着学习。一旦,孩子自由支配时间,错误的学习习惯,就会暴露出短板。不住校,家长跟到高三,孩子进了大学,打游戏玩到退学。这都是一个病根。那就是家长角色扮演玩的太投入。孩子,只不过是家长的傀儡而已。
很多学霸家长,孩子都升初中了,还在玩时间管理大师的游戏。这种做法,看似聪明,实则愚蠢。为了结果,人盯人,跟到高三,结果就是为大学培养出一个对学习感到困惑的孩子。即便,孩子考入名校,也不是通过自律实现的。学习能力,很难真正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