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自己有病,是危险的
家长为了孩子学习问题,对孩子说几句有情绪的话,是可以理解的。除了学习问题,家长总是带着情绪对孩子说话,说不该说的话,会对孩子心理产生深远影响。有很多家长,对心理学缺乏基本认知,会不经意间用语言长期精神虐待孩子。
钱丹塞恩研究发现,8种不应对孩子说的话,反向极端,也是不足取的。家长整天夸孩子长的漂亮,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,不言而喻。以貌取人,就会成为孩子的基本三观。
比较常见的语术,就是家长拿孩子跟那谁家小谁对比。家长,是否存在这种心理,很容易在对话中就暴露出来。越是不自信的家长,就越是容易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。这种比较心态,对孩子的长期心理发展有重大威胁。因为,孩子从小生活在按照某种既定标准比较的文化里,会丧失自主创造力和突破常规的勇气。你娃班上考试竞赛成绩好的那个孩子,不过就是按照既定的评定标准比出来的结果而已。这种结果,本身就是一种桎梏,会成为思维定式,导致,蛙变得千篇一律。蛙,总是想要迎合一种既定的秩序,就会摧毁对自我认知的自信。炒个股,都会不断反思。
家长,总是挑孩子毛病。这也不对,那也不对,容易引发孩子对自我选择的不自信。按照家长的理解,刻出来一个结果,对孩子来说,本就是不可接受的。从学习的角度,家长的要求,是可以接受的。超出学习的角度,生活中各种细节,都被家长要求,就容易导致孩子被强迫症迫害。这样的孩子,会丧失自主选择的个性化。其实,有些思维、行为习惯,是无可厚非的。但是,家长坚决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,刻意的要求孩子变得跟自己希望的一样,会严重挫伤孩子做自己的本能。
人生,就像是在精神病院行走。
孩子,遇到的对精神病人,大可能就是自己父母。教育孩子,跟股市洗脑类同。孩子,是不是能在外界施加的精神虐待中,保持健康成长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建设。有什么样的父母,就有什么样的孩子。家长,被社会、生活虐待的处于精神病状态,很难不把情绪带给孩子。孩子,自然而然,就会跟着家长的节奏搞心理建设。因此,患者是可以把精神疾病遗传的。
我自己,也听到过视频中强调的家长不可以对孩子说的8种话。其实,每个孩子,大概率,都听过家长对自己说过类似的话。甚至,对自己的孩子,也都说过。区别就在于,伤害程度大小罢了。每个人,都是患者,区别就在于,病患程度大小。危险的患者,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病,还天天对外施虐。意识到自己有病,就不会让疾病传播的更加凶猛。
很多时候,不仅仅是三观问题,而是,纯粹的精神性心理问题。把孩子训练的心理很强,是传承财富的根本,因为,孩子要面对各种洗脑和精神侵蚀。若孩子从小被心理虐待,则极难在院里健康成长。
如何学好数学,这个问题,是不是还存在一个更高层面的根节点?那就是,如何培养孩子具备很强的数学思维。针对数学素养下手,而不是,针对数学下手,是不是更具有决策威力?极少数人,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。绝大多数人,直接切掉同数学同层级的选择,对准中小学课内、奥数下手,忽视了战略选择层面还具有另外一种策略。
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,为何我没有像当下孩子那样,天天回家刷计算题,而我的心算速度、准确度并不差呢?为什么,现在的孩子,学个小学数学,都要那么费劲呢?即便,用我在高中的学习标准看,也比不上现在的小学生更努力。现在的蛙,是不是吃错药了,要如此玩命的学习数学?
我认为,问题的答案很显然,就是现在的蛙,从学习的实战层面,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选择,才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,苦逼无限,而战力有限。这恐怕,也是清北父母教不出清北蛙的根本原因。因为,蛙从小学习的方式方法,从实战层面看,是相当的低段,根本不入流,才导致累死累活,也没办法脱颖而出。
教育心理学,也会做错么?太有可能了。因为,自己读书好,不等于真的领悟了读书好背后的逻辑。有些人生选择,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自己,而想要真的研究清楚选择背后的逻辑,需要的学识、眼界,超出了的理解力。瞎蒙,懂么?有些成功,就是蒙上的。再次复制,难上难。
我有同学,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硕士毕业,孩子读书班里垫底。理论上,解释清楚吧。自己解释不清楚,可以请教学术。朋友跟我说,要把孩子送我手里教。我说,让他来吧,跟神兽学三天,还不哭着喊着回家,我就留下。
太极拳,到底能不能打?乔西的书里,讲清楚太极到底能不能打了。你试试,遇到真的太极拳高手,能不能把你打成筛子。那些,整天就知道摆架子的太极拳师,只能是耗子尾汁。换个人,找个真正的实战派试试,就知道太极到底啥玩意。
家长,一定要具备共情心理,能够理解小孩。同时,家长也要明白,孩子是要长大的。你,不去推动孩子长大。孩子,就真的长不大了。孩子,若就是找打。你,也别客气,该打就打。每一个校园暴力背后,都藏着一个不称职的家长。
微博转发的文章,《家长谨记:当孩子被欺负时,永远不要替孩子说“没关系”!》,是非常高明滴。我在博文中,没少怼妈妈带儿子养成妈宝男问题。问题的出现,源自于妈妈同儿子缺乏共情心理。
教小孩,有一条非常重要,就是要把孩子当成大人。尊重孩子、允许拒绝、支持孩子,其实就是两个字,那就是共情。家长,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支持孩子心智发育、人性觉醒,而不是,相反。永远记住,不要替孩子做过多的决定。比如说,孩子同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。